灯光亮起的那一刻,台下的观众都愣住了。
那个佝偻着背、戴着老花镜的身影,哪里还是观众熟悉的辛柏青?
活脱脱就是个在讲台上站了一辈子的老教师。
为了这场戏,他可是把自己折腾得不轻,每天提前两小时到剧场,台词念得嗓子冒烟,走位走到腿抽筋。
剧组里的小年轻都看傻了眼:"辛老师这是要把自己逼疯啊?"
说起辛柏青演戏的这股疯劲儿,圈里人都知道。排《晚霞》那会儿,他为了演好老教师的角色,愣是跑到学校蹲点观察。保洁阿姨经常看见他站在教室后门,盯着退休老教师的一举一动,还以为是个来偷师的代课老师。最绝的是有场戏,他为了一个拿粉笔的动作,反复练习了上百遍。导演都看不下去了:"老辛啊,观众哪会注意这些细节?"他头也不抬:"观众不注意,可角色自己知道啊。"
展开剩余63%现在的娱乐圈可真是热闹,流量明星拍戏用替身、念数字都能被夸敬业。再看看辛柏青,一场话剧的演出费还不够某些明星买个包,可他愣是能为了一句台词的语气琢磨好几天。有次排练结束,他蹲在后台半天不动弹,助理急得直跳脚。原来他是在懊恼最后那句台词没处理好:"老人心里应该是甜的,可我嗓子一紧,给演苦了..."这话要是让那些念数字的演员听见,怕是要笑掉大牙。
老一辈的演员常说,演戏要"疯魔成活"。辛柏青这块"橡皮泥",早就被角色捏得变了形。演《青蛇》里的法海时,他三个月不沾荤腥;演《四世同堂》里的汉奸,亲爹看完戏半个月没搭理他。最绝的是有次演出,台下坐着几位真正的老教师,看着看着就抹起了眼泪:"这不就是咱们学校退休的老张吗?连扶眼镜的动作都一模一样。"
现在的影视圈就像个快餐店,大家都在赶时间、赶进度。可辛柏青偏偏要做那个慢工出细活的老师傅。有人问他图啥,他咧嘴一笑:"演戏这事儿吧,就像炖老汤,火候不到就是差点意思。"这话说得实在,现在的观众眼睛都毒着呢,谁在认真演戏,谁在糊弄事儿,心里都跟明镜似的。
要说最让人佩服的,是辛柏青那股子"轴劲儿"。有次接受采访,记者问他为什么不去拍更赚钱的影视剧,他挠挠头:"话剧舞台就像老家,待着踏实。"这话听着简单,可细品起来都是戏。在这个动不动就谈流量、讲数据的年代,还能守住这份"轴"的演员,真不多了。
台下的观众可能不知道,辛柏青每次演出前都要在后台静坐半小时。不是摆架子,是在和角色"唠嗑"。用他的话说:"得把魂儿请过来,不然演着没劲。"这话听着玄乎,可看他演戏的人都说,台上那个确实不是辛柏青,而是活生生的角色本人。
娱乐圈的风向变得快,今天流行小鲜肉,明天追捧老干部。可辛柏青就像个老匠人,守着话剧这一亩三分地,慢慢打磨自己的手艺。有人笑他傻,放着大把的钞票不赚;也有人夸他精,知道什么才是真本事。要他说啊,演戏这事儿,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。台下观众的眼睛,可比什么收视率数据都准。
谢幕时的掌声响起,辛柏青又变回了那个憨厚的中年男人。台下的观众还在议论:"刚才那个老教师演得真像!"他们可能不知道,为了这"真像"两个字,有人愿意花三个月时间变成另一个人。在这个讲究快节奏的时代,这样的"傻子"确实不多见了。可正是这些"傻子",让观众记住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好戏。
发布于:陕西省股票杠杆平台,在线炒股配资开户,免费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