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外交部记者会上,有记者提问,美国财长贝森特说,中美经贸官员下周将在瑞典斯德哥尔摩进行第三轮贸易磋商,可能会涉及一系列更广泛的话题,包括中国从俄罗斯和伊朗购买石油的问题。
中方今天确认了中美磋商,中方商务部和外交部分别回应,商务部说,经中美双方商定,何立峰副总理7月27日至30日赴瑞典与美方举行经贸会谈。连头带尾4天时间。从日内瓦到伦敦再到瑞典,继续延续第三地接触模式。
按特朗普及美国商务部长的说法,8月1日将是关税的“死线”。中美磋商安排在了这个“大限”之前。
但中方外交部和商务部都没有提8月1号这个日子,而是强调双方“落实两国元首6月5日通话重要共识,发挥好中美经贸磋商机制作用,本着相互尊重、和平共处、合作共赢的原则,继续就彼此关心的经贸问题开展磋商”。
其实,中国是关税战的风眼所在,近期两国都释出善意,美国争取重要资源稀土,中方依法依规处理,英伟达H20人工智能芯片突然获得美方放行,出口开绿灯,将可以重新对中国出口。
近期媒体又不断有报道,特朗普可能访华,在10月30日APEC举行会议前访华,也可能在APEC峰会期间实现中美场边会晤。可以说,各种想象空间已经打开。
如果中美在关税贸易谈判上没有实质性进展的话,这对中美元首的互动不是一个加分项。换句话说,经贸不是中美关系的全部,但如果能有突破进展的话,对特朗普访华、元首会晤等都是一个正面的风向标。
伦敦谈出了一个框架,瑞典则是针对框架进一步深入磋商。贝森特日前放话,要针对中国从俄罗斯和伊朗购买石油的问题,跟中方谈一谈,大有兴师问罪的架势,还要对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实施“二级制裁”。
针对这个问题,中方的回应是,坚决反对任何非法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,会根据自身国家利益,采取合理的能源保障措施。
此时,再看伦敦框架的意义,就是为了防止美国把中美磋商的范围随意扩大化,从经贸扩大到地缘政治和中俄和中伊关系,这已经超出贝森特的业务范围。
伦敦框架的一个重要前瞻意义就是框定要谈的问题,杜绝美方任意造牌。即便贝森特试图在关税以外的问题上“插议题”,注定会被中方打掉。
加塞不行,按框架来。
股票杠杆平台,在线炒股配资开户,免费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